
本澳出生率持续走低,2024全年新生婴儿数量为3,607名,卫生局估计2025全年新生婴儿有3,500名已为乐观。为应对“少子化”带来的人口结构老化及一系列挑战,特区政府日前正式公布临时性育儿津贴细节,为育儿家庭提供部份经济支援。新青协副会长蔡通认为津贴有助减轻育儿家庭的部份经济压力,但期望政府持续加大力度构建对有生育意向的青年夫妇“孕前─孕期─育儿”的全周期支援机制,助力提升人口可持续发展动力。
特区政府自上年12月1日起推出《医学辅助生殖补助计划》,为符合条件的澳门居民夫妇提供评估及补助。蔡通期望当局建立计划跟进机制,视乎参与者数据、资讯及反馈,掌握本地情况,并借鑑外地经验,定期检视计划检视是否需要对补助周期及技术类型作出调整,使之更贴合本地所需。
她亦建议加强对备孕夫妇的支持,在各区卫生中心的保健服务加入备孕谘询服务,在取得夫妇双方的授权下,基於“电子健康纪录平台”集成的个人化健康档案,对夫妇双方提供针对性的专业医疗及营养建议,协助双方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更好的身心状态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最后,她建议有关部门以电子政务加强对生育支援的一条龙服务,包括在现时“出生一件事”的基础之上,提供育儿津贴的申领入口连结,并从技术上实现对新生儿家庭疫苗接种及其他必要资讯的实时提醒,以及提供不同的支援服务资讯,让新手父母及时完成涉及婴幼儿的事项,在有需要时寻得社团及机构的协助。她期望透过数据驱动的政策优化、有效的个人健康管理及智慧政务赋能,构建政府、社会及家庭对青年夫妇的支持生态,共建育儿友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