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澳出生率持續走低,2024全年新生嬰兒數量為3,607名,衛生局估計2025全年新生嬰兒有3,500名已為樂觀。為應對“少子化”帶來的人口結構老化及一系列挑戰,特區政府日前正式公佈臨時性育兒津貼細節,為育兒家庭提供部份經濟支援。新青協副會長蔡通認為津貼有助減輕育兒家庭的部份經濟壓力,但期望政府持續加大力度構建對有生育意向的青年夫婦“孕前─孕期─育兒”的全周期支援機制,助力提升人口可持續發展動力。
特區政府自上年12月1日起推出《醫學輔助生殖補助計劃》,為符合條件的澳門居民夫婦提供評估及補助。蔡通期望當局建立計劃跟進機制,視乎參與者數據、資訊及反饋,掌握本地情況,並借鑑外地經驗,定期檢視計劃檢視是否需要對補助周期及技術類型作出調整,使之更貼合本地所需。
她亦建議加強對備孕夫婦的支持,在各區衛生中心的保健服務加入備孕諮詢服務,在取得夫婦雙方的授權下,基於“電子健康紀錄平台”集成的個人化健康檔案,對夫婦雙方提供針對性的專業醫療及營養建議,協助雙方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更好的身心狀態迎接新生命的誕生。
最後,她建議有關部門以電子政務加強對生育支援的一條龍服務,包括在現時“出生一件事”的基礎之上,提供育兒津貼的申領入口連結,並從技術上實現對新生兒家庭疫苗接種及其他必要資訊的實時提醒,以及提供不同的支援服務資訊,讓新手父母及時完成涉及嬰幼兒的事項,在有需要時尋得社團及機構的協助。她期望透過數據驅動的政策優化、有效的個人健康管理及智慧政務賦能,構建政府、社會及家庭對青年夫婦的支持生態,共建育兒友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