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古慶祥:加强全鏈條監督與巡查力度 完善工程質量
近日連場大雨,本澳再有多處道路路面出現坑洞,當中包括通車不足1年的澳門大橋氹仔段一處引橋橋面有瀝青出現破損。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古慶祥表示,近幾年引入新型瀝青,評價普遍優於傳統材料,重複開挖情況大幅減少,針對部分新型瀝青路段出現破損,他建議總結具體案例,配套全鏈條監督,嚴把「質量關」;並增加道路工程巡查頻次,盡早發現問題並干預。 古慶祥指出:過去曾多次出現由於緊急工程或驗收原因,需要對道路進行重複開挖或緊急施工,對市民、商戶、駕駛者等都造成一定影響。故當局陸續採用新型瀝青進行道路鋪設,除耐用性較傳統水泥更好,其施工技術也更適合澳門的城市環境使用。據觀察,坊間對新型瀝青的評價普遍比過去好,因道路質量問題導致的重複開挖案例亦較過去有很大改善。 查找路面瀝青破損原因 至於澳門大橋通車不足1年就需進行緊急施工,修補橋面瀝青,古慶祥引述市政署稱,新型瀝青的使用壽命約為4至10年,「雖然大雨的確有可能致使路面出現坑洞,但相信不是主要原因,若鋪設工作到位,按理不會一場暴雨就需要進行重新施工。」他關注造成路面過早破損的原因,包括是否由於瀝青的質量問題、施工方法不當、後期養護不足等?認為相關部門應當對此次新型瀝青的質量問題及修復事件進行個案分析,檢討上述環節所出現的紕漏並加以改善。 他續提出,鑑於不同路段所使用的新型瀝青可能由不同供應商提供,建議深入分析有關路段材料的供應商是否有用於其他路段,監察其他路段是否會出現類似的質量問題,冀通過材料、鋪設、驗收等各環節做好質量把關工作,在道路工程上做到精益求精,從而盡量減少工程及重複開挖,提高居民對道路工程質量的信心。 澳門大橋通車後,已經成為居民往返澳門、氹仔的重要通道,更需要做好有關的優化工作。古慶祥稱,為提高道路工程質量,當局近幾年加大引入特殊材料,有關工作值得肯定;同時應對道路工程進行後期養護和把關工作,包括定期巡查施工方的作業情況。他希望增加道路巡查的頻次,盡早發現問題、盡早干預,總比開放給市民使用後,不久即出現問題需再修補要好。他又建議,對於出現品質問題的工程,應檢討主責單位驗收過程,是否存在不完善地方,或是否有進一步完善的措施。 古慶祥說,新型物料還處於試用階段,當出現問題時,需要向公眾披露更多資訊。若最終調查發現工程承辦單位有存在紕漏,應有機制要求相關單位進行賠償,或在未來招標時限制經常出現工程品質問題的承建商投標,通過提升威懾力,要求承建單位在力求完善的原則下施工。 他又指出:為減少道路工程對市民的影響,可能會提早完工,開放予市民使用,當中可能會因為養護不足導致後期出現質量問題。他說,政府就道路工程成立協調工作小組,以協調全澳道路工程,減少重複開挖,但管線鋪設可以預先協調,質量問題卻無法預知,因此做好工程質量把關和監督才是上策,這需要各部門從材料、施工、監督、驗收、養護等環節全鏈條進行優化,避免前功盡廢。
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