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澳门申遗成功二十周年的重要时刻,城规委、新青协副理事长的施冠雄建筑师关注澳门具价值的文化遗产保育,而紧邻着名的大三巴,茨林围保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建筑空间特质,正是极具文化历史价值的社区。空间结构方面,茨林围相对独立,仅依靠几个主要出入口连接周边道路。 这种布局无形中强化了社区的凝聚力与识别性,形成一种有别於旅游区喧嚣的宁静氛围。他认为结合邻近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茨林围有潜力发展成为另一种认识澳门多元面貌的体验场所,丰富世遗核心区的内涵。
面对这类具深厚历史价值底蕴的社区空间,开发策略应以谨慎、渐进为原则。 过度或快速的整改,存在改变甚至破坏原有社区氛围与空间纹理的风险,建议采取「由点到面」的方式,逐步调整与活化。现阶段宜优先提升社区活力,可参考上海田子坊或北京798等案例的初期经验,考虑提供条件相对优惠的场地空间,吸引本地艺术创作单位、文化团体或微型工作室进驻。透过这些单位在区内进行艺术创作、举办小型展览、工作坊、社区导赏或设置工作室等各类活动,为茨林围带来持续的人流与文化活动,逐步累积社区的文化气息与生活感,避免一次性大规模开发带来的冲击。
他总结,茨林围的价值不仅在於其历史建筑,更在於其承载的社区生活与文化记忆,其活化的成功关键,在於平衡保育与发展,让改变成为原有生命力的自然延续。建筑规划的介入,应以尊重其现有空间格局与社区氛围为前提。透过吸引本地文化元素进驻、鼓励适度的社区活动,并配合周边世遗展览馆的发展机遇,助力茨林围在保存自身特色的同时,发展成为一个更具活力、更能展现澳门多元文化层次的独特社区空间,为居民和访客提供深度的在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