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协理事 崔静宁

近年来,澳门赴内地高校升学的学生数量占比逐年增加。根据教青局统计,2023/2024学年正规教育高中毕业生选择升学的国家或地区中,中国内地以38%的占比位列第二,近五年赴内地升学的累积人数已超7,500人。
根据内地与澳门高等教育展2024网站资料,中国内地20个省份及地区的116所高校参与至高教展。当中,目前在广东的在读澳生人数近5,000人,位列首位;北京(1,402人)、福建(1,240人)、湖南(1,220人)、湖北(1,062人)的在读澳生亦全部在1,000人以上。
图一 根据内地与澳门高等教展2024网站资料整理之各地区在读澳生人数分布
由於身份及地区文化差异,澳生在内地校园的生活、学习、实习、毕业以及就业等方面依然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广东省以外的高校,由於港澳籍学生相对较少,学校及地区的相关部门人员对澳门学生情况的了解有限,未能及时对澳生融入内地生活的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引导。具体表现在∶
- 身份认证障碍
学信网问题突出∶虽然澳生持有回乡证和澳门身份证,但两证资料不互通,若使用澳门身份证注册学信网,将导致信息无法匹配。现时学校通常缺乏专门的指导,致使澳生容易认证失败,直接影响毕业及日后在内地的就业手续。
难以享用学生福利∶依赖学信网认证的外卖、共享单车、景点门票、展会等各类学生优惠,澳生普遍无法成功认证使用。
- 学业适应困难
部分澳生对内地学习模式了解不足,必修课程(如高等数学)对非内地教育体系出身的学生来说理解门槛较高,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及克服。同时,学校普遍缺乏针对港澳生的学业支持渠道与补习资源,学生难以获得有效指导。
此外,澳生在不同地区高校的分布情况存在差异,以最多在读澳生的广东和北京为例,面向澳门招生的21所广东高校,仅暨南大学及中山大学两所大学就占据了73.5%的广东在读澳生。而23所北京高校里,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仅占北京在读澳生的27.46%,高校间澳生分散的状态为内地澳生的联络及管理带来挑战;由於澳生体量不同,各高校对澳生的关注程度不同,使得澳生对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政策也存在较大的信息差,主要体现在:(1)缺乏高校专属的港澳生迎新指引或生活手册;(2)研究生考试、推免、海外申请等升学路径信息缺乏整合;(3)未有足够支援规划毕业去向(对澳门本地就业市场了解有限;留在内地则要面临户籍、社保等身份政策困扰)。
由於篇幅所限,笔者将在下篇文章继续分享对有关现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