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订阅会讯
网站地图
全站搜索
【演艺之都】施力褀:万人演唱会与千人空缺的距离——澳门离「世界演艺之都」还有多远?
2025-09-22

2023年,澳门政府提出「演艺之都」的愿景。从实际观察来看,澳门演唱会档期密集排布。然而,硬体结构性不足却愈发明显。万人级演出仍依赖综合休閒企业旗下场馆,而政府辖下场地多停留在百人至千人规模。至於国际巡演最常见、容纳五千至八千人的中型场馆,在澳门几乎呈现真空,导致市场出现断层。
 
高规格成本下的恶性循环
目前,澳门九成以上的大型场馆由综合休閒企业所有。租用这些场馆,就意味着必须配合高规格配套要求:舞台、灯光、餐饮、零售、安保等均以高级标准计算,使成本倍增。对於非「顶流」艺人而言,即便在社交平台拥有数百万粉丝、能稳定地卖出三、五千张票的创作歌手或独立乐队,场租往往已占据大部分预算。同时,本地能提供赞助的企业亦高度集於休企,最终造成恶性循环∶门票收入不足,必须依赖赞助;赞助主要来自休企;休企要求提高,进一步推高成本;而回本难度随之增加──最终使中腰部艺人难以在澳门登台。
 
中型场馆的关键作用
在香港、台北、新加坡,五千到八千人容量的中型场馆是演出市场的「中流砥柱」。这一容量区间的艺人数量最多、巡演最频繁,也最能检验一座城市的承载能力:交通疏导、周边消费、文创活力,都在这里被放大检视。澳门缺少这个层级,导致市场结构失衡:「万人场馆爆满、千人场馆难以坐满」的畸形局面。一端是国际巨星不定期造访,另一端是本地与中腰部艺人缺乏合适平台。
 
政府户外场地:补位还是错位?
要打破困局,政府角色不仅限於「顶流演出」的支持者,而更应成为中型演出的推动者。最具可行性的方案,是盘活现有的大型户外演出场地,并以「降维」方式使用:降低租金、简化审批、灵活安排档期,使数千人规模的演出也能「租得起、办得成」。在内地,不少非「顶流」但拥有忠实粉丝的歌手,正是这类性价比高的场馆的受众。他们带来的观众或许不是贵宾客群,但愿意为音乐节、文创周边和城市体验多留一晚。这些「小而美」的人流,反而有助於丰富澳门的旅游形象,使其不再局限於「传统渡假形象+巨星演唱会」。
 
结语:空白化为
2024年底启用的户外表演区,为澳门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如果政府的重点仅停留在「再建一座万人馆」,无异於进一步扩大结构性裂缝。相反,若能有效盘活现有户外空间,填补「千人真空带」,引入多元化的艺人与表演形式,澳门才能真正从「依赖休企场馆的格局」迈向「世界演艺之都」。届时,社会讨论的不再是「场馆能容纳多少座位」,而是「这座城市能否为多元创作与文化热情留下足够位置」。
会址
(+853)28358963
(+853)28358736
澳门若翰亚美打街7号友联大厦地下I铺
周一至周五 09:00-13:00, 14:30-18:30 周六日及公众假期休息
协会秘书处
(+853)28358963
(+853)28358736
澳门慕拉士大马路218-A号澳门日报大厦13楼
周一至周五 09:00-13:00, 14:30-18:30 周六日及公众假期休息
青年生涯规划中心
(+853)28822891
(+853)28822892
澳门台山新街1至15号利达新邨第二期三楼
周一至周五 09:00-13:00, 14:30-18:30 周六日及公众假期休息
信和医疗中心
(+853)28261739 / (+853)28261727
(+853)28260921
澳门筷子基籣花前地278,284号信和广场地下N及T铺
周一至周五 09:00-13:00, 15:00-22:00 周六日及公众假期09:00-14:00
新青协康复中心
(+853)28920009
(+853)28920099
澳门氹仔桥梁前地及巴波沙总督街
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