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地大街将於黄金周后展开管线工程,并成为全澳首个预留管线试点。中区社谘委、新青协理事长黄滋才认为此举有助避免日后重复开挖,但需要政府加强配套和宣传,将对居民出行、商户经营及车辆流通的影响减到最低,取得市民理解和支持,以争取作为日后规划城市发展的长期措施。
黄滋才指出,营地大街连接草堆街、关前后街,是区内重要道路,且多为单向通行。沿线分布大量餐饮、零售等商铺,每日均有上落货需求。一旦道路封闭,相关商户必然受影响。他建议有关部门应主动与受影响商户和市贩沟通,详细解释临时货运安排,并制定明确的上落货时段及动线,支持商户维护日常营运。
在交通方面,营地大街平日承载着由新马路驶入草堆街、关前街及周边区域的主要车流。一旦交通改动不明确,极易造成挤塞甚至安全隐患。他建议当局除了派发单张,还应制作清晰示意图,透过网上平台、路口指示牌及交警现场引导,令驾驶者清楚绕行方案。若有需要,政府可研究临时调整部分单向道路方向,或增设替代通道,避免出现「一封即死路」的情况。
黄滋才强调,除驾驶者及商户外,当局应加强向当区居民、学校及机构等不同群体解说措施,并在执行过程中持续收集各方意见,优化措施设计,减低不便。他肯定「预留管线」有助避免重复开挖,若能成功推行将成为参考案例,但提醒工程要发挥示範效益,必须妥善处理短期交通及经营压力,取得居民、商户及旅客的理解,为日后推展至其他区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