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气象局资料,今年并列为有记录以来发出最多热带气旋信号的年份,当中更四度八号风球,可见未来澳门应对极端天气的情况将愈发频繁。特区政府在吸取过往经验后,在预防及灾后处理等各方面的工作亦愈趋成熟且有显着成效。然而,市民在颱风期间的安全意识仍有赖特区政府的宣教工作。例如,在超强颱风"桦加沙”袭澳期间,不少市民在内港水浸区域中行走,更有不少市民涌入水浸区域捕鱼,这些行为皆对个人安全构成一定风险。
为保障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本人有以下两点建议:
1、 持续跟进及完善内港一带防灾设施与应急疏散体系
应持续推进内港等低洼地区的防洪排洪基础设施建设,定期对下水道进行清理疏通,降低风暴潮叠加天文潮时的水浸风险。同时,持续优化疏散撤离计画,加强资讯传达,如手机 APP、广播及巡查,引导有需要的市民及游客在颱风期间主动避险。
2、 加强灾后健康安全宣传
灾后街道上的垃圾和被水冲到道路上的物件中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包括病菌、玻璃、道路高低不平或存在坑洞等。在这些区域行走可能导致病菌感染、锋利物刺伤或跌倒摔伤。政府需要在宣传资讯中加强提醒市民避免走进水浸区域,同时颱风过后要及时协调垃圾清运和环境消毒工作,防止传染病发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