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進步,生活環境改善,居民透過運動提升身體素質的觀念亦逐漸增強,有關部門一直積極在社區公園或休憩區中增設健身設施和自由波地回應居民運動需求。然而,社區發展空間限制亦導致體育場所分佈不均問題。近日留意到不少市民都會因“就腳”直接於居所附近的公園或休憩區行人道上進行各種球類運動,但在某些受空間和周邊建築物限制的場地上進行球類運動,有機會對附近行人或商戶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為改善上述的情況,本人有以下兩點建議:
(一)檢視不同區份居民平日的運動習慣,建議未來翻新公園或休憩區的設施時,考慮劃分出運動及非運動空間,並釐定適當的安全措施和場地使用準則,讓不同使用者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各自活動,同時加強對現時使用公園及休憩區內場所的監管,保障不同持分者的權益。
(二)善用閒置土地或在休憩區劃分多功能運動空間供居民自由使用。因應居民對戶外運動需求,現時坊間亦有專門針對戶外場所設計了便攜、易安裝的各類運動“簡易場地”的產品,只需要平整的土地空間便能設置及進行運動,建議有關當局視實際情況研究是否具條件規劃及開放更多的土地空間,讓居民可以自由發揮創意活用,推動全民體育運動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