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外地劇組因違規拍攝引發交通事故,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回應將完善拍攝指引。新青協文化政策關注組副召集人施力祺認為,局方需要完善文化保育及居民安全的前提,完善劇組拍攝的管理,才能進而善用影視媒介傳播獨特澳門文化魅力,帶動文化及旅遊產業的發展,並期望借助相關補助計劃進一步推動本地人才加入拍攝工作。
施力祺指出,澳門的城市景觀與人文風情極具鏡頭感染力,過往有不少知名作品在澳門拍攝,成為居民的情感共鳴。去年亦成功吸引逾300個外地劇組來澳取景,在澳門獲得「東亞之化之都」的肯定,及文化基金再推出四輪的「澳門取景」影視拍攝資金補助計劃,相信會繼續吸引更多劇組來澳拍攝。而這些作品的播出,相信會吸引旅客按圖「打卡」,這亦是經多地成功驗證的影視作品的「場景經濟」效應,持續增加澳門的文化吸引力。
他建議,為持續釋放產業潛力,文化局應聯同現時涉及拍攝許可申請批覆的十個部門共同制定不同主題、拍攝難度及安全性的不同級別的審批指引,及明列申請流程指引,以便拍攝工作組因應拍攝工作對應的分級,在現時的「拍攝許可申請平台」提交對應要求的拍攝計劃、場景保護方案、人員安全保障預案等,並在完成審批後簽署聲明同意書,知悉違規將會面臨即時中止拍攝、罰款以及廢除審批等的處罰措施,方可開始拍攝工作。當局亦需持續完善監督機制,對高風險的拍攝工作進行巡查,確保城市環境安全、具價值的建築物的保存及群眾的人身安全。
他期望,政府在扶持「場景經濟」發展的同時,亦要讓推動外地影視工作帶動本地專業成長。一方面適時調整有關的資金補助計劃,設置優先條件及評分權重,推動外地劇組更多聘用本地人員及與澳門企業合作,或要求獲資助的劇組提供技術崗位予本地青年參與,為行業儲備新生力量;與此同時,當局可參考香港電影服務統籌科經驗,建立「拍攝資源平台」專頁,整合本地攝影公司、器材租賃、後期製作公司的通訊錄,以及列出不同場地使用規範及許可、技術人員資料、相關政策及資助計劃,便利外地劇組快速對接澳門的政策和資源,為澳門相關人員創造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