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訂閱會訊
網站地圖
全站搜索
【協同發展】建議以輕軌西線建設調研作引擎,同步考慮優化內港區防澇設施及交通協同發展
2025-11-12
內港地區的水患問題困擾該區居民多年,為提升排澇能力,政府近年積極推進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建設工程,該系統按照五十年一遇的標準建造,具備五用一備、總排水能力達每秒17.2立方米的泵組系統,並配套設有8,600立方米的雨水箱涵,容量相當於三個奧林匹克標準游泳池,用以應對特大暴雨和天文大潮引起的澇災危害。在剛過去的雨季,本澳接連受到“樺加沙”等超強颱風侵襲後,內港一帶的積水退卻速度較以往有所提升,水浸深度與持續時間亦有所改善,證明下水道工程對於提升暴雨下的排澇能力有初步成效。

在交通規劃方面,現屆政府正推動輕軌東線建設,並計劃開展輕軌西線,以完善城市輕軌環網的佈局。值得注意的是,有本澳業界專家建議,輕軌西線可與防洪工程一併規劃,於內港離岸位置加建防潮堤外環道路,並在內部設置雨水蓄水道,將輕軌路線與新行車線設置於新建的外環路面上,筆者相信這不但有助強化區域排洪功能,也可舒緩沙梨頭海邊街、河邊新街等區域交通壓力。

此外,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於今年10月上旬公示《國土空間詳細規劃(草案)發佈》提出,未來將在現有基礎上新增“四口岸、四通道”,新增琴澳兩地通關口岸,優化方便市民及遊客進出深合區,藉此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因此,筆者建議在籌劃輕軌西線站點設置時,應為站點與新的通關口岸及通道創造連通條件,提供全天侯通行空間,強化輕軌站作為交通樞紐的角色,減少市民及遊客在不同交通設施的切換的機會,提升整體出行便利。

整體而言,輕軌西線途經內港、司打口、媽閣等多個主要核心居住及旅遊區域,若能與東線、氹仔線、石排灣線、橫琴線等線路形成城市輕軌環網,將有助進一步提升整體城市交通效率。輕軌西線建設與內港防澇措施、深合區新通道連接設施的結合,不僅有助提升澳門交通完善程度,加強內港排澇抗災能力,更方便市民到深合區生活、工作及交流。筆者期望當局開展輕軌西線前期調研工作,並同步考慮以上建議,作為優化解決內港水患措施之一,打造出行便利的城市環境,為澳門內港區可持續發展和輕軌環網發展走下關鍵一步。
 
會址
(+853)28358963
(+853)28358736
澳門若翰亞美打街7號友聯大廈地下I鋪
周一至周五 09:00-13:00, 14:30-18:30 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協會秘書處
(+853)28358963
(+853)28358736
澳門慕拉士大馬路218-A號澳門日報大廈13樓
周一至周五 09:00-13:00, 14:30-18:30 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青年生涯規劃中心
(+853)28822891
(+853)28822892
澳門台山新街1至15號利達新邨第二期三樓
周一至周五 09:00-13:00, 14:30-18:30 周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信和醫療中心
(+853)28261739 / (+853)28261727
(+853)28260921
澳門筷子基籣花前地278,284號信和廣場地下N及T鋪
周一至周五 09:00-13:00, 15:00-22:00 周六日及公眾假期09:00-14:00
新青協康復中心
(+853)28920009
(+853)28920099
澳門氹仔橋樑前地及巴波沙總督街
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