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成員(排名不分先後):梁耀銘、劉燁晉、李苑宜、鮑曉彤、陳浩敏、區世賢、邱智能、雷美欣、陳卓榮、黃翠琴
研究動機與目的
人口老齡化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普遍現象,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的2016中期人口統計的資料顯示澳門人口持續老化,預計未來十年人口老化速度將進一步加快。隨着澳門人口老齡化問題持續,老齡人口的增加,近年社會對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已日趨重視,市場上亦開始針對銀髮族推出產品及服務,為銀髮產業營造發展的空間。
澳門特區政府為了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早於2006年進行“澳門老年人長期照顧服務需求評估研究",從調查結果反映出澳門居家長者的生理、心理、醫療及社會服務的使用情況、居家環境以及長者所表達的各種需求等。長者們希望能得到經濟上的支持和援助,在家裏和居住的社區中得到身體的照顧、參與社區活動、生病時能得到及時的醫療和上門護理服務等等。此研究有效整合了長者長期照顧服務需求的資料,從而為今後的研究提供基礎。
為更好地探討澳門銀髮產業的發展,本研究試以上述研究的內容為參照基礎,透過是次研究了解現時澳門長者長期照顧服務需求,結合銀髮產業與長期照顧服務需求之間的關係,從而研究澳門銀髮產業的發展方向。再者,本研究亦與鄰近發展情況相似之地區(香港、台灣)進行比較,探討澳門值得借鑒的地方,探究銀髮產業領域中「青年創業」,以及成為澳門「新興產業」的可行性,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提供新的路向,為推動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添注新動力。
思路:
澳門、香港及台灣三地比較
經本研究小組對澳門、香港及台灣三地對長者安老服務的情況進行文獻回顧及總結分析後,三地在人口老齡化、長者服務及長者產品三個方面大致可以歸納為下表的內容。
表一
地區 | |||
項目 | 澳門 | 香港 | 台灣 |
人口老齡化 | 1. 將步入老齡社會 | 1. 香港的“少子化”與“人口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2. 人口嚴重老化將是香港社會未來所不可避免的大趨勢 | 1. 已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2. 將達到所謂超高齡社會 |
長者服務 | 1. 醫療護理服務2. 長者院舍3. 家居護理4. 住院病人護送
5. 善終服務 6. 內地來澳的家務工作僱員政策 |
1. 醫療服務2. 長者院舍3. 家居照顧服務4. 善終服務
5. 長者就業政策 |
1. 居家照顧服務2. 長期照顧機構服務3. 醫療服務4. 善終服務
|
長者產品 | 1. 銷售居家生活功能與輔具產品 | 1. 銀色債券2. 安老按揭3. 手機應用程式(樂活新中年) | 1. 手機應用程式2. 科技產品(如智慧手環)3. 設計及銷售居家生活功能與輔具產品 |
從表一可得出,澳門、香港、台灣地區都已漸趨老齡化社會的趨勢,而長者服務方面,三地均有相對成熟的發展,但相較之下,香港及台灣在長者護理、醫護都有較多的服務選擇,以面對不同服務水平需求的長者。
長者產品方面,澳門的種類相對較單一,目前尚處於簡單的進口及銷售產品水平,尚未發展出較成熟的銀髮服務產業鏈。相比之下,香港及台灣在長者產品方面有著較為針對且多元的選擇,亦在更早期就留意到相關市場的機遇並針對長者群體推出不同的產品。比如,香港政府推出名為銀色債券[1]的通脹掛鈎債券,針對65歲或以上香港居民,目的是為長者提供有穩定回報和近乎零風險的投資產品,其兩釐的定息回報保證亦高於一般通脹掛鈎債券;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於2011年推出安老按揭計劃[2],旨在讓55歲或以上人士申請安老按揭貸款,讓貸款人可以利用香港的住宅物業(一個或以上)作為抵押品,向貸款機構於固定年期內或終身每月收取年金,借款人亦可選擇提取一筆過貸款,以應付特別需要,而借款人將仍然是物業的業主,並可繼續安居於原有物業直至百年歸老;在智能科技應用方面,香港及台灣亦開始將科技市場拓寬到長者群體,如針對長者需要開發手機應用程式[3],或從設計層面以服務長者為目的研發智慧手環等科技產品。
因此,香港及台灣地區的產品或產業的發展模式,是否值得澳門借鑒是需要思考的。誠然,在長者產品方面,香港及台灣地區的發展經驗有其可取之處,澳門可取長補短,優化這方面的工作。另外,早前澳門政府表示考慮引入樂齡科技,包括協助院舍應用和購買設備,助力提升照顧長者、協助長者康復的成效,減低服務風險,保障長者安全。由此可見,澳門政府亦有意推動長者產品的發展,深信此舉對相關行業的發展起着積極正面作用。
思考及建議
隨着澳門人口老齡化問題持續,老齡人口的增加,社會對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已日趨重視,市場上亦開始針對銀髮族推出產品及服務,與此同時,這些條件和要素為澳門銀髮產業營造發展的空間。以下將從政府和民間主要兩方面,對澳門銀髮產業的發展作出思考和建議。
官產學民攜手同行,力促銀髮產業發展
政府可根據社會實際情況,持積極態度適時規劃銀髮產業相關法律法規與產品驗證規範,亦可適當借鑒發展銀髮產業較成熟的國家或地區的良好經驗,建立完善的法規制度和檢驗技術。
此外,政府可從整合資源為考量角度出發,做好協調角色,深化與民間社團和服務機構的合作以形成合力,著力提升長者福利設施的條件,以及優化機構建設完備性。同時,政府應鼓勵企業對提供長者服務的社會團體和服務機構的支持和協作,推動商界參與和理解銀髮產業的活動。例如,支持商界與社服界合作舉辦國際性銀髮產業展覽,邀請學術界及知名產業代表參與。此舉有助促進澳門銀髮產業之產官學民的交流,提升澳門社會對銀髮產業的認識,亦有助於企業界發掘銀髮產業的商機。
固本培元,發展創新服務
澳門的社會團體及服務機構在長者照護服務上已取得較成熟的發展,故未來可朝向發展多元化照護服務的產業作出思考。有關產業可依長者的健康狀況提供醫療類型、社會類型等照顧服務,如長期或短期的日間照護服務亦可考慮其中。有關產業發展需要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以社區為基礎,向長者提供與健康、社會連結等具針對性的服務支援。同時,考慮到服務發展的可持續性,有關服務將來宜以專業化、產業化之方向發展。
由於社會團體及服務機構在照護服務的發展具備一定經驗,故在發展上較具可塑性。因此,社會團體,甚至中小企業,在發展長者照護服務產業方面,相對更具有發展空間。另外,因應現時社會發展態勢,政府和業界亦可探討多層級且具連續性的照顧模式,除了現時的機構、社區、居家等照顧類型和形式之外,也應深入探討及規劃長者需求的各式創新服務模式,針對長者個性化的多元需求,提供多元化且適切的服務。
擁抱創新多元,發展智能輔具,構建智能家居
輔具產品是長者照護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伙伴,一方面保護行動不便者,另一方面也有助照護者對長者提供服務,以維持並提升照護品質。因此,不論在長者照護上,以至銀髮產業發展上,輔具產品的創新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輔具產品的現代化、多元化與智能化,以及智能家居的構建明顯地是未來照護服務必然的發展趨勢,故有意踏上銀髮產業之路的人士應把握好此發展趨勢。
構建智能家居方面,可結合安全防災減災措拖、健康照護管理、舒適便利服務、簡易且人性化的操作等要點要素,以長者需求為出發點,進行家居的智能化基礎建設,創造安全安心的居住環境,提升居住品質。
至於輔具產品發展方面,同樣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在引進輔具產品時,應掌握社會脈搏,考慮與長者的個別且多重的需求結合,配合輔具銷售或租賃服務,發展專屬自身特色的品牌服務。誠然,輔具產品需求性很高,所以輔具除了要考慮到經濟性、方便性之外,其安全性也應作為重要考量點。
在發展輔具產品及構建智能家居的過程中,應多從長者的需要角度出發,藉此推動照護服務模式、硬件設備、空間規劃與輔助產品等軟硬件的協同發展,進而使服務和產品蘊含人性、便利和創新。
加強統籌規劃,達致優勢互補,實現大灣區銀髮產業經濟帶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出台,無疑粵港澳大灣區將對澳門產業多元發展提供更大、更廣的平台。規劃綱要提出:支持珠海和澳門在橫琴合作建設集養老、居住、教育、醫療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民生項目。為此,澳門更應抓緊機遇,在醫療及養老服務方面,深化與大灣區城市的協作,促進相關事業的發展。現就如何以大灣區作為澳門發展銀髮產業的助力,提出一些思考。
其一,做好頂層設計,重點加強統籌規劃,推動粵港澳社會福利制度的融合和政策措施。各地政府在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態勢下,通過統籌規劃,依循“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建共用”的原則,共同構建發展銀髮產業良好的平台。
其二,發揮獨特優勢,創造社區照顧服務。由於澳門社會團體及服務機構在長者照護服務的發展具備一定成熟經驗,故澳門社會團體或服務機構可發揮自身獨特優勢,透過“GMS”(政府+市場+社會)的方式,可把這些成熟經驗和服務特色推廣至大灣區城市。通過“走出去”,把澳門經驗帶進大灣區,最後把成功的實踐經驗“帶回來”澳門,發揮“走出去”、“帶回來”作用,藉此進一步拓展澳門銀髮產業在大灣區發展的管道和覆蓋面,締造銀發產業發展的環境和平台,長遠地逐步實現大灣區銀髮產業經濟帶。
[1] 銀色債券系列:https://www.hkgb.gov.hk/tc/retail/Silver_Issue_Circulars.html
[2] 安老按揭計劃:http://www.hkmc.com.hk/chi/our_business/reverse_mortgage_program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