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統計局五至七月就業調查數據,本地居民失業率升至5.4%,再創金融海嘯後新高,就業不足率更大幅升至13.4%,整體就業環境不容樂觀。自六月下旬新一輪疫情以來,本地經濟再受衝擊,中小企經營環境惡化,可預料進一步壓抑對勞動力的需求。應屆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在就業市場中處於相對弱勢,經濟下行為畢業生就業帶來嚴峻挑戰。
誠然,勞工局及相關政策部門已推出不少措施嘗試舒緩就業困難,包括近日公佈延長“疫情期間鼓勵僱主聘用本地待業居民的臨時性補助計劃”的申請及適用時間,舉辦多場行業專場配對會等。就青年就業問題,本人有以下建議:
一、加開帶津培訓課程,短期內消化部份青年的培訓和就業需求,使社會新鮮人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適應校園至職場的轉換,增強技能,加強配對成功率。
二、政府應在現有服務基礎上,面向青年推出更多針對性服務,例如參照“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模式,搭建公開的青年就業服務平台,統整現存散落的就業資訊和培訓資訊。
三、因應崗位需要動態調整就業配對的形式。考慮到青年朋友應聘的部分職位可能偏向技術工種屬性,選用合適的配對、面試方式,必要時可安排多於一次見面,實事求是,避免流於形式或強求一次見面即場配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