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澳門傳統街市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使行業得以持續發展,市政署在「新街市法」的相關規定下,對公共街市的進場機制、經營管理及違規監管等方面作出優化,並鼓勵青年投身街市行業,望為行業注入活力。近日沙梨頭街市熟食中心的攤位公開競投,引起了不少有意創業的青年關注以及參與競投。
除了沙梨頭街市外,據悉氹仔市政街市改善工程亦即將完工,相信屆時街市攤位將具條件開放競投。過去攤檔主曾多次反映氹仔街市內人流冷清,因此在改善工程完工和開展競投的時間點,正合適重新定位氹仔街市,吸取過往營運經驗,善用地理位置的優勢,評估當區人流的消費模式作更多新嘗試,本人的建議如下:
(一)科學掌握氹仔居民消費習慣,同時聽取街市攤販、社區居民及相關專業人士意見,令街市攤位的規劃緊貼社區特色和需求。並及早釋出街市公開競投資訊,如攤位數量、評分準則、攤位面積及租金等資訊,讓有意競投者有充分時間規劃營運策略和做好競投準備。
(二)增加攤位多元性和特色,拓寬傳統街市發展出路。受惠於租金優勢,除考慮設置生熟食攤位外,街市的發展存在更多可能性。氹仔街市周邊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元素和旅游資源,建議結合社區優勢,考慮引入如咖啡、甜品、小吃、文創等貼近青年創業元素且適合當區消費定位的攤位類型,為周邊居民創造新的社區消費點和聚腳點。
(三)增添街市活力,主動吸引人流。建議以氹仔街市作為試點,積極與攤檔主溝通合作,定期推出街市活動,例如以文化、美食、節日為主題的快閃市集及優惠活動等,重新活化街市形象,拓寬客源,為居民創設主動走進街市、重新探索街市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