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日起,特區下調運輸工具充電收費;本月1日起澳電又推出電車充電回贈計劃,鼓勵居民使用電動車。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古慶祥表示,相信兩項措施均有利於電動車普及,但充電成本降低遠不足以讓車主一窩蜂選購電動車,還需利用政策手段及充電便利性等增加誘因,例如建立跨部門小組,簡化申請流程和打破行政壁壘,加大力度推動私人屋苑充電樁的建設,達至電動車友善環境。
古慶祥指出:儘管特區政府一直不遺餘力推出多項具針對性的電動車推廣計劃,加大充電設備的普及和數量,但本澳不少電動車駕駛者仍然經常面臨「里程焦慮」。增設充電設備不能僅僅依靠增加公共空間的建設,私人市場的普及同樣重要。受到多項法律法規制約,尤其舊樓增加充電設備的進度較緩慢,若安裝私人充電樁則涉及多個部門的批准,程序繁瑣。他建議政府聯合業主委員會針對私人屋苑加裝充電樁提供協助,同時推出政策傾斜,或參考香港推出「私人屋苑充電設備先導計劃」,加大經濟誘因推動車主置換電動車。
私人為主公共為輔符用車習慣
他表示,燃油車使用成本較2年前上升三至四成,但現時的新登記車輛依然以燃油車為主,可見電費高低並非影響市民購買電動車意欲的唯一因素。電動車及清潔能源車輛是世界大勢所趨,特區政府也訂立了電動車推廣的明確目標,僅僅是電費及購置稅率優惠還不足夠。現時澳門的電動車充電市場為「公共為主,私人為輔」,由於部分電動車車主居所周邊未有足夠充電設備,導致需要將車輛停泊至公共停車場充電,不利於車位流轉,最終造成電動車和燃油車車主對立,「私人為主,公共為輔」更符合車主的用車習慣和生活模式,突破私人市場上的法律限制及簡化行政程序十分重要。
他又稱,要為私人屋苑及大廈安裝充電樁創設更友善、便捷的環境,建議建立跨部門小組,設立獨立的快捷通道,打通不同部門之間的行政壁壘,減省申請流程,針對電動車普及出現的難點「逐個擊破」。若沒有除公共電力部門減價之外的措施推出,較難突破現有私人屋苑充電樁不足的問題。
古慶祥續建議政府要了解本澳市場對快充、中充及慢充充電樁的比例及數據分析,並制訂長遠計劃,以符合市民的需求及選擇更符合自己生活模式的充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