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市民反映,行經澳門大學、氹仔及黑沙環的73巴士由大車型改為中車型,可載客量減少,在上下班高峰時段不時因巴士滿員而無法乘坐,乘搭體驗亦因為擠逼而大打折扣。
據了解,交通事務局在與兩巴簽署的合同中要求在2024年8月1日或之前,除小巴及中巴外,全部營運車輛應使用環保能源。由於在實際情況下,10米級的大型環保巴士由於重量超過15噸,無法行經嘉樂庇總督大橋,或驅使兩巴較多採購10米級以下的新能源巴士以避免行駛路線受限,從而令73車型“大變小”。公交服務是構成綠色出行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不能提升市民的乘搭體驗,將難以吸引居民選擇公交出行,就此,本人提出以下建議︰
(一)視乎實際情況加開高峰時段快線︰與73行走相近路線的73S已於4月暫停營運,期望當局根據實際數據靈活調動班次,滿足上下班高峰期的通勤需求,並研究重開舊有路線或制訂新的路線引流。
(二) 加強誘因鼓勵兩巴採用符合澳門所需的巴士︰目前,已有巴士公司與內地車廠合作研發適用澳門情況的大型增程式巴士,以符合舊大橋限重的要求,期望當局鼓勵巴士公司推動相關工作,並在簽訂新的巴士合同時予以考慮有關因素,以實際誘因提升環保巴士的載客能力。
(三) 及早準備駛經澳門大橋的巴士路線︰澳門大橋預計於本季通車,期望當局及早部署及公佈行經澳門大橋的巴士路線,減輕其餘大橋的交通負荷,亦使居民做好準備,增強使用公交跨區出行的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