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車北上」實施兩年,反方向的「粵車南下」預料最快在11月登場,開放給內地居民申請自駕赴港。屆時粵車可以停泊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停車場,今年內再讓合資格粵車駛入香港市區,初期每日有100 個名額,預料每輛車可逗留三天左右。有交資委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隨著香港有關政策進一步落實,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澳門也會實施「粵車南下」政策。
交通諮詢委員會古慶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現在香港進一步公佈「粵車南下」的具體政策,相信粵港澳三地政府一直都有就「粵車南下」進行密切的溝通,隨著香港有關政策進一步落實,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澳門也會引入該政策。
他認為,「粵車南下」的政策能否落實,最關鍵在於各地軟硬件上能否聯通,例如香港一直都關注及重視「粵車南下」,為了該政策進行了許多相應的準備,包括土地規劃停車場以及管理系統,如車輛停放位置、收費模式等均進行了大量磋商。古慶祥稱,雖然澳門未有公布「粵車南下」的信息,但建議可參考香港落實「粵車南下」政策後會出現哪些實際的情況,畢竟事前預判和磋商可能會遺漏一些細節和問題,例如來到這邊車輛的故障或保險問題應如何處理等,這些均是不少車主關注的問題。
另一方面,古慶祥指出,現時本澳經濟環境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加上今年底衛星場也將會退場,本澳不少中小企期望有其他經濟活力進入社區,相信「粵車南下」能吸引經濟能力較強的高端消費客群來澳。若日後政策落實,預計初期會吸引時間充裕、追求出行自由度的車主。隨著相關機制逐漸成熟,再吸取香港的應用經驗,澳門做好自身的軟硬件聯通,有望對澳門社區產生正面的影響。
他又認為,「粵車南下」對於香港和澳門來說均是一個新嘗試,新開始,政策落實有助縮短粵港澳三地的交通時間,推動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目標實現,也讓更多的投資者適應在三地工作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