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佛山地區通報的基孔肯雅熱感染個案累計已逾四千宗,部分周邊地區亦出現相關病例,整體疫情發展情況仍有待持續觀察。澳門特區亦於近日報告錄得5宗輸入型基孔肯雅熱個案,當局已加強監察,呼籲社會各界共同關注防蚊工作。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副監事長、信和醫療中心醫生陳國強近日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基孔肯雅熱的傳播風險不容忽視。當前正值暑假,不少市民前往大灣區旅遊,加上旅客來澳人次持續上升,若防蚊措施鬆懈,不排除病毒在本地社區傳播的可能性。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相似,皆由白紋伊蚊或埃及伊蚊叮咬傳播,現時並無證據顯示會出現人傳人情況。然而,一旦病毒進入社區,如未採取有效防蚊滅蚊措施,疫情有可能快速蔓延。
他呼籲市民應提高警覺,個人與社區應共同加強防蚊滅蚊意識。近期天氣多變,雨後易形成積水環境,為蚊蟲繁殖提供溫床,特別是花盆底碟、露天空地、排水口等位置,應格外留意,及早清理,預防病媒蚊孳生。為有效防止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的傳播,陳醫生建議:
(1)防止蚊子飛進室內,家中可使用紗窗、蚊帳或開冷氣等措施;
(2)市民外出時宜穿着長袖衣物及淺色衣物,以減少被蚊叮咬的風險;
(3)使用防蚊貼、防蚊液或蚊怕水作為額外保護;
(4)避免前往近期疫情高發地區,特別是廣東佛山及其周邊市鎮;
(5)保持居住環境清潔乾爽,主動清除積水源頭,特別是戶外容器及排水死角。
他進一步補充,基孔肯雅熱的臨床症狀主要包括突發高燒,隨後可能出現劇烈關節疼痛,尤以手腕、手指、腳踝等小關節為主,並可能伴隨皮疹、頭痛、噁心或疲倦等症狀。由於其初期發燒症狀容易被誤認為感冒,容易被忽略或誤判,因此,曾到訪東南亞地區和該疾病流行地區且出現不明原因發燒的市民,應及早前往診所或醫院進行檢查與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增加社區風險。